
聚焦│1天內13家公司摘牌退市,半年7000多個股沒交易,選擇新3板我們該注意甚么?
全文共1500字,瀏覽大約需要2分鐘。
今年以來,新3板掛牌企業范圍最高峰時達11316家,到7月17日已跌至11270家。
活動供熱公司冬季工作服性差、監管趨嚴、A股IPO提速……正令新3板吸引力變小。
本文首發于微信號:chinafashion99
愈來愈多的企業正在“逃離”新3板。
上周5,僅1天的時間就有13家公司摘牌退市。這1哪有收日鋼工作服的數字是甚么概念?數據顯示,2015年全年摘牌公司數量唯一13家。也就是說,上周51天的摘牌公司數量已同等于2015年全年的量,而從今年上半年新3板摘牌公司數量來看竟高達160家,占歷年累計摘牌企業數量近6成,是過去兩年摘牌公司總數的兩倍還多。
事實上,從年初開始,新3板企業摘牌明顯加速。今年1、2月,摘牌公司數已到達21家。到第2季度,月均摘牌企業數量超過30家。進入7月,7月3日當天摘牌企業數達18家,創下單日摘牌企業數量歷史之最。
而新3板掛牌企業范圍亦從今年6月29日到達歷史最高峰的11316家開始延續下滑,截至7月17日,新3板市場掛牌數量已跌至11270家。對此,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未來新3板企業的摘牌數量仍將進1步增加。
從今年以來摘牌公司情況來看,截至6月30日轉至滬深交易所上市而摘牌的有7家,而在2016年年報表露大限結束后,仍有108家新3板掛牌公成都市工作服生產司未能依照規定時間表露2016年年度報告。其中18家未表露年報的掛牌公司被強迫退市,剩余的90家公暫緩摘牌。
另外,新3板還有大量連續停牌的公司。到上周2,全部市場有762家公司停牌,占比約7%,停牌時間中值為67天。其中凈利潤3000萬元以上的1053家公司里有257家企業停牌,占比近4分之1。
從市場活動性來看,從年初至今,新3板市場交易最活躍5%的公司集中了市場上近7成的交易金額;做市股票前5%集中了全部做市股62%的成交金額。與之對應的是,超過7000只個股上半年沒有任何交易,市場活動性分化、交投整體平淡可見1斑。
“交易不活躍,這個市場就不可能有融資功能;沒有活躍的2級市場,就不會有繁華的1級市場。所以雖然新3板到現在為止累計融資3000多個億,但是由于交易不活躍,3板嚴格說來融資功能是很差的。”
企巢新3板學院院長程曉明分析表示,之所以融了3000多個億,主要緣由是這些參與掛牌公司定增的投資人對新3板未來交易的活躍性都會有1定預期。比如2015年上半年時新3板交易非常活躍,股價也非常高,其緣由之1就是交易活躍,并且當時傳聞新3板交易制度要進1步改革,要競價交易、下降個人門坎、有轉板通道、可焊工標準的工作服分成……但是最近幾年來新3板交易制度改革卻遲遲沒有兌現,致使很多掛牌公司對新3板的未來沒有信心把工作服穿得好看了。
反觀A股市場,隨著IPO過審加快,新3板的IPO輔導和申報公司快速增長。截至上周,公告進入IPO輔導但未申報的掛牌公司已突破500家。
對此,程曉明認為這些新3板摘牌企業不論是主動轉投A股或是被動退市,背后都反應了目前的新3板尚不能滿足掛牌公司需求,其金融功能距離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、服務中小微科技企業尚有差距。而這些問題的暴露也將令大家從上到下、從監管部門到市場、到投資人、到掛牌公司都對目前的新3板有1個蘇醒的認知,進而倒逼市場重新進行調劑和再配置。
可以看到,最近幾年來新3板的監管正不斷加強。去年10月,《全國中小企業股分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行細則(征求意見稿)》正式發布,對主動終止掛牌、強迫終止掛牌的情形和程序作出明確規定。而今年截至6月底,新3板已發布監管公告140條,對掛牌企業的詢問函達64件,其中半數以上指向創新層公司,觸及關聯交易、收購定價、財務會計、信披規范等問題。
業內普遍認為,高標準監管將會是新3板今后的常態,并朝著差異化監管不斷升級。針對此,業內人士建議,企業在掛牌之前應對本身綜合評估,掛牌是不是能對基本面、財務績效等有所改良,是不是符合企業當前發展需要,再決定是不是掛牌。同時,重視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獲利能力,突出特點業務,建立企業誠信,保證企業在掛牌期間的融資和交易。